第二十一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总结篇

以上二十篇,从头讲到了脚。通过中医文化结合中医医理,把人体从头发到脚趾的所有问题做了全方位的概述,学习了如何理解身体出现的问题,学会自我养生。

一.从中医的疾病学角度来讲,人的疾病从外到里分四个层次,治疗也分为四个方法:

  1. 第一层是病在肌肤腠理。肌肤表层受邪,基本上会采取刮痧、拔罐、推拿、按摩的方法。

  2. 第二层是病在经络。经络看不见摸不着,它相当于人的生命现象,当人气血充足的时候,经脉就是通畅的。打个比方它就像我们的铁路网络系统,铁路不通就会影响到国计民生。而穴位就好不一个个的大站。所以,中医扎针都扎在这些重要的穴位上。中医里还有一句话是,错穴不错经。假如治病,那一定要扎在经络上。(1)经脉疾病一般采用针刺的方法来治疗。(2)经络分两个层面,分为立之和浮支。所谓里支是行在身体内比较深在的经络,而浮支则是指行在身表比较浅显的经脉。(3)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最还采取按摩的方法,也能达到针刺的效果。按摩的劲道也是很玄妙的,用手上的劳宫穴,如大雁落沙滩一般。

  3. 第三个层面是病在脏腑。基本是用中药来调理。

  4. 第四个层面是病在奇经八脉。前面讲过,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哪怎么办呢?如果用药的话,只能从肝肾上去治疗,或从肝肺的气机调理开始。如果病重到类似脊椎炎、督脉病之类这样深层,可以用灸法疏通。

二.一些重要穴位:

(1)人体的后背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膏肓。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就在后面的两个肩胛骨中间。膏肓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的作用,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日常一定注意这里的锻炼。把椅子反过来坐,人趴在椅背上,充分展开后背的两个肩胛,这就是开打膏肓。两个肩胛骨向后挤压,就是在挤压膏肓穴。中医认为,人体全身的病,统统与膏肓相关。所以,经常伏案、伏电脑的人,要注意多转摇两侧肩关节,带动肩胛骨作上下前后的旋转活动,以运背部的膏肓穴。

(2)脾胃病与中脘穴。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

(3)老百姓都觉得这是医学里的东西,我们自己搞错了怎么办?中医讲,不通则痛。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就是,身体出现疼痛的地方就是经脉不通之处,我们要有意识地常按揉,揉散这些疼痛点,帮组身体恢复。

(4)腿上的重要穴位是委中穴。在膝关节后面月国窝横纹正中处。委中穴能够驱邪散滞。通经活络,为治疗腰背和腿疼痛的效穴。也常常用于治疗寒湿,湿热之邪。

(5)睡前认真洗脚,就是很好的养生方法。热水泡脚2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的样子,就是肌肤腠理微微开泄的状态。

学一点中医的道理,保身长全,以养身体。自己把身体养好,可以更好地去关心帮助他人,同时也能解除亲人的负担。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