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五脏篇
一.五脏六腑。(1)心、肝、脾、肺、肾,叫“五脏”,五脏为阴。(2)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六腑为阳。
二.心脏。1. 心是君主之官,统摄五脏六腑。2. 心脏病反而发作病不单纯是心脏的问题,有可能和肾肺胃密切相关。(1)肺经得病,烦心胸满;(2)胃经得病,心如悬,心里老慌慌的。(3)脾经得病,会心下急痛,心突突地跳。(4)心包经造成的心脏病,变现的是心扑弹扑弹地大动。这是心外围的病,是一种轻症。(5)心经得病的表现:嗓子发干,心痛。属于心血不足造成的。(6)胆经也会造成心脏问题,心胁痛,不能转侧。属于胆经生机不旺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心脏问题。3. 心脏病的发病时间。(1)有心脏病的患者,一定要留心发病的时间,比如说是上午还是下午,晚上还是夜里,子时还是午时。因为子丑寅卯不同的时辰有不同经脉当令,着之间有密切的关系。(2)如果发病时间是上午,我们来看:早5-7点是大肠经当令、7-9点胃经当令、9-11点脾经当令。有的人早上上厕所的时候发生心脏病,这多和便秘有关。之前讲过,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大便干燥,便便时就会憋一口气向下使劲,如果肺心之气又很虚的话,这一口气急着下行,上面就会一空,这样就会引发心脏病。这就是心梗病人为什么多倒在厕所里的原因。(3)早饭吃撑着了,也会导致心梗发作。中医认为,脾胃为土,心为火,火生土,脾胃是心的儿子。都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全部进入胃里消化食物,一旦胃气不足,它会向谁要呢,只好去夺心之,这样心脏病就发了,中医里称之“子盗母气”。这是在用五行说明五脏间相生的母子关系中,由于子病累母而称。(4)心梗病人如果是下午发作,有可能与小肠经、肾经、、膀胱经相关。下午13-15点小肠经当令,这个期间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的现象,就是心脏病先兆,如果再生气,一口大气出不来,就会发生心梗。15-17点膀胱经当令,此时如果阳气不足,血向上的输布能力就不够,也会造成心脏病、17-19肾经点当令,肾气衰弱也会造成心梗。4. 心是君主之官,那么谁来管心呢,就是气数,元气又藏于肾。所以元气大伤,也会造成心脏病,如早搏和间歇。(1)心脏早搏,说明元气尚可。(2)心脏间歇,说明元气大虚。间歇就怕有规律,一旦有规律,就出大问题。
三.肺。1. 肺的功能:(1)中医里讲,肺主气司呼吸,这个“气”从何而来?大家都认为是呼吸交换来的。其实,人的气受于谷,意思是来自与谷物食物。谷入于胃,将精华输布上来传于肺,由肺的肃降而使全身产生气力。所以,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运动来达到升降气机。这也是肺积累气的一个方式。(2)道教医学讲到,左肝右肺。人体气机当中,肝主条达,肺主肃降。肝肺如果能调整好,就叫降龙伏虎。通过肝肺二脏来调全身气机,就能看出一个一家的高明之处。(3)肺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治节出焉”。所谓“治节”,就是“治理”、“调节”。就是说,人体的各种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均属于肺的职能范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经脉别论》)。“四脏”,是指肺以外其余器官。因此,肺是一个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代偿作用的重要器官。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2. 肺的疾病反应:(1)手臂会出现疼痛,这是肺经所循行的位置。(2)肺气不降,会出现手掌心特别热的现象。(3)小便数而欠。小便次数多,每次量很少的意思。这是典型的肺气虚的象。(4) 咳嗽,其实和五脏六腑都有关系。比如肾气不足,会出现虚咳。咳嗽分两类:①外感咳嗽。当风寒暑湿燥火、外面的节气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发热、头疼、身痛、咳嗽等等的症状;②内伤咳嗽。久治不愈,慢慢地人就虚调了。刚开始是彭彭地咳,咳的声音还是有劲的,到后来咳声越来越弱,出现了白痰或青痰。说明身体很虚弱了,白痰也叫命痰。如果能咳出黄痰,说明身体还能化火,还有劲,这在痊愈象征。这样咳嗽的患者,还愿意吃辛辣的食物,起到辛润的作用,也算是一种自救表现吧。(5)肺结核病,①会出现子午潮热的现象。我们知道,子时和午时是阴阳的转换时期,如果阴阳的气机出现不融洽,就会发生潮热。阳气浮越而不藏,会虚阳发越,人会一下子发热,湿气外冒。人在夜间应该阴气敛藏,而肺结核病人藏不住,又盗汗,这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②盗汗面黄。说明脾胃虚弱,土气外泄之象,脸就黄黄的。这样的人是不会胖的。(6)肺朝百脉,肺气虚,整个人就会没力气。(7)哮喘,这种人有发烧史和服药史,如果药没有吃对就会消伐正气,使寒邪之气侵入脏腑。一般来讲,哮喘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最初是感冒、鼻窦炎,之后是咽炎、气管炎,最后是哮喘。等于寒邪之气走到了很深的地步。①吸气的时间长,呼气的时间短,这就是哮喘的病象。属于水邪上泛。②吸气短,而呼气长的,属于“肾不纳气”,是肾精不足,不足以把气吸进去。(8)流行性感冒。如果冬天不好好敛藏阳气,春必病温;春不养阳,夏必病暑;夏不养阳,秋必病燥;秋不养阳,冬必病寒。传统医学重视因果,前三步决定后三步。所以春温,即流行性疾病一般就会找那些违背养生规律的人。现代的年轻人,生活得黑白颠倒,饮食无规律,当大的爆发性疾病来临时,这些人恰恰是免疫性最差的人群。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尽量地遵从自然规律,养成好的作息时间。一天当中有四季,一年当中有四季,一生当中有四季。一定要把握四季之道,春养生发之机,夏养生长之机,秋养收敛之机,冬养收藏之机。人的一生也是如此,青年时期,就要好好去学习,发展自己;到了中年,就要把握住机会,果实成说就要及时收获;到了老年,敛藏之时,戒之再得,不该得的就不要努着了,要学会知足。
四.脾。1、脾的功能。上一章我们说过,生活要遵循一个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五脏与四季的对应关系来说,春对应的是肝,夏对应的是心,秋对应的是肺,冬对应的肾,那么中间是什么呢?脾为中,脾是五脏六腑中央之神明。五脏为阴,主收。五脏中,除脾之外的四脏都与四季对应,肝对应春、心应夏、肺对应秋、肾对应冬。中央为脾土,脾就像五脏六腑的丫鬟。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就是指它一定要了解四方的情境,对自己要做什么事情非常清楚。脾的功能把胃里的精华上输于心肺。在五脏六腑中最怕的是脾生病。“脾”字很有意思,左边是个肉月旁,右边是个“卑”字,脾就像人体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中的丫鬟一样,但是它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脾的功能是什么呢?《黄帝内经》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认为脾是要“知周”的,就是要了解四方的情形,然后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事情。比如,脾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承担着把胃腐熟出来的全部精华上输于心肺,所以脾这个丫鬟虽然做的事情很细碎,但却非常重要。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里最怕脾生病,脾这个丫鬟一旦生病,没人给烧柴了,没人给做饭了,也没人伺候主子们了,整个大宅门就瘫痪了。所以脾病是大病,又被称为“富贵病”。如果脾努力把食物的精华往上送,就叫“上进”;如果它不好好干活,不往上送,专门往下送,就叫“下流”,这样就出大麻烦了。当精华不往上走而往下走时,糖分就会随着尿流失掉,而糖原是保证肌肉正常运动的基本营养物质,如果都流失了,人就会得糖尿病,人体就会慢慢虚弱下来。因此,中医认为糖尿病就是脾病。我们吃进食物,然后通过脾胃的消化获取营养,那么,这些营养是怎么分配的呢?首先,吃进人体的东西当中最精华的营养一定是被储藏起来。我们说家庭生活中丈夫挣的钱会被老婆没收去,人体也是,最好的营养物质会先被五脏储藏起来。五脏就是藏而不泄,会随时把好的东西收藏起来。然后,另外大部分能量被用来支持脏腑的运化,比如怎么发挥大肠经的功能去排便,形成大便的正常颜色、形状,还有小肠的正常工作等,这使我们能够一天天存活下来。最后,还有一部分营养用来支持身体各种肌肉的运动,哪怕是一个手指的运动,也需要气、需要力量和营养。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的生活水准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饮食方面都已经很好,甚至可以说是过好了,过去我们还能吃些粗粮,现在基本上很难吃到了。其实,适当地拒绝一些高营养食物是比较明智的。很多城市中的人在周末有空的时候爱跑去农家院里过一次农家生活,这是好事。
- 脾的疾病。脾病主要有重症肌无力、糖尿病、胰腺炎和胰腺癌几种,下面来具体谈谈。(1)、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脾病。这种病与长期郁闷、争强好胜、缺少运动有关。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症状——肌肉痛,最后痿软无力,道理很简单,脾主肌肉。人老了以后眼皮会逐渐往下耷拉,这也是肌无力的一个症状,说明脾的功能开始衰退了。中医还说:“痿证独取阳明”,就是这类病一定从脾胃下手治,脾胃功能强了,这种肌无力的情况就解决了。还有,这类病人要改变心态,因为生气郁闷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生一口大气也会导致肌无力的症状。由此可见,生气对人的身体影响有多大。再者,患重症肌无力的人一定要躲开空调。就拿办公室来说,空调老吹的地方不是好地方,挑个坐的地方也要懂得养生的道理,有的人就喜欢凉快,傻乎乎地专挑空调直接吹的地方,甚至为了能坐这还打架,要我说纯属引病上身,生怕自己太健康了。就拿中国传统四合院来说,为什么要设个影壁墙,怪浪费砖的,其实这里面是有道理的。影壁墙就是设在门口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用的。古人讲究不能让家里的正气哗的一下都散掉了,需要用影背来拦一下;同时,也不可让外面的邪气直入居室,故要建影壁墙。过去凡是做生意的门口,一定要有一个屏风,这和影壁墙是一个道理,用来挡邪气,宣正气。这就是中国的“中庸之道”。(2)、糖尿病及保健预防糖尿病的成因对于现在的老百姓而言,最常见的脾病就是糖尿病。人的脾本应该把精华送给心肺,但是脾这个丫鬟不好好工作,它不往上送,却往下送,人体所需的糖分都从尿走了,使肌肉都不正常运作了。人得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吃好东西吃多了,导致营养过剩,再加上房事不节和缺少运动。现在还有一些青少年也得糖尿病,这或是由先天不足造成,或是与青春期发育的时候,手淫过度有关。传统中医里没有糖尿病这个词,把这个病叫消渴,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的症状是会出现口干口渴;中消的主要症状是“消谷善饥”,就是特别能吃,但却又很瘦,有的人血糖还会低,如果不吃东西,就会浑身大汗淋漓,身体感觉十分难受;下消的症状是便秘、尿多。此外,患糖尿病的人浑身肌肉缺失感觉,末梢神经麻木,这是典型的脾主肌肉出现的病变。出现这些症状主要是因为虚火过旺,导致“津”的功能过度,把脏腑组织的液全给排出来了,带动血往上走的力量减弱了,这样就会出现血液粘稠、血糖高、尿糖高以及尿多、食多、口渴、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中医里的解释为:口渴喝水是为了自救,相当于饮水自救,通过多喝水来解除口渴的问题;食多就说明食火过旺,消化系统消耗大,人体老是感觉饿;便秘就是津的问题了,因为脾虚火过旺,导致“津”的功能过度。“津”的功能过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身体的营养物质过度向外开泄。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要想懂得“津”的意思只要想一下“天津”就可以了。天津就是一个港口,我们通过港口把货物往外运。津不是指液体,它是一个动词,是液体向外渗的功能和过程。津的功能过度是由于大肠的问题所造成,大肠主津所生病,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大肠里面的两个病,一个是便秘,另一个是拉稀。大肠属于阳明火,火正常的话,往外津液的功能会恰到好处,所以大便是不软不硬的。如果阳明火盛、不正常,津的功能过度,大肠里的液全都津出去了,结果就会便秘。所以便秘一定要“治津”的功能。如果大肠火没有了,就没有力量往外津,就会拉稀。便秘和拉稀,根本原因都是“阳明燥火”和津的问题。所以,不能靠拉稀的方法治便秘。糖尿病初期会出现一个象,就是撒出的尿泡沫特别多,因为代谢出去的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和垃圾都特别多。男人在撒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一下自己的尿,如果尿泡沫增多,那就说明要多注意生活习性了。凡是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的人,一定要注意正常吃饭,因为你本来脾胃功能就弱,再不好好吃饭,会越发地没劲。一般情况下,只要好好吃饭,注意锻炼身体,很快就会好转。糖尿病的保健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预防糖尿病呢?再有,已经得了糖尿病的人,又该怎么办呢?这里有几个原则:第一,饮食要坚持少荤多素的原则。在糖尿病初期,病人应该多以黄豆等豆类食品为主。第二,患病之后,要少懒多动。多运动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脾主运化,也就是干活的,如果你不让脾干活了,反而对它的损伤更大。所以患糖尿病的初始阶段不要太在意指标,要在生活当中注意锻炼,吃好睡好,这样情况就会很容易改善。为什么要强调“一定”要运动呢?脏腑的关系非常微妙,五脏主阴,收的全是精华。六腑为阳,它动起来才能养好五脏。我们吃下东西所产生的营养一部分被五脏储藏,大部分的能量用来支持脏腑的运化,还有一部分在支持肌肉的运动,哪怕是一个手指的运动都需要能量。如果人体吸收了精华不运动,反而增加了脾的工作,过剩的营养如果不能运化掉,就会慢慢形成湿气,凝滞不通,反而还要调元气来化这些湿邪。所以说,不运动实际上也耗散元气。营养过剩加上不运动,会造成很多的疑难杂症。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生气、多运动。这就是养生的原则。第三,补脾阳和肾阳。从中医理论上讲,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主统血。因此,治糖尿病一定要补脾阳和肾阳。补脾的运化功能就是让这个丫鬟重新好好去工作,而不是补脾阴,这个要特别注意区别。
第四,灸法可以治愈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可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因为灸关元穴可助脾阳,并能让命门火动起来;灸中脘穴可治脾胃,中脘穴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糖尿病病例我曾遇见一个糖尿病人,因为医生规定他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他已经快把自己饿死了,看着别人吃水果、吃蛋糕的,馋的直流哈喇子。这个糖尿病患者只是初期,我就特纳闷,你干吗不吃呀,于是告诉他随便吃,但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每天晚上登趟香山。登过一段山后,指标全都正常了,但他觉得不对头,自己琢磨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治好糖尿病,那怎么都把糖尿病描绘得那么恐怖。于是他又去找气功大师,让气功大师给他治。我开玩笑说,这在中医里就是“信巫不信医”。说句实在话,这种人是不可救药的,你明明都好了,按照正常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就挺好吗,偏去折腾。糖尿病中期的治疗有一个方子: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多吃黄豆饭、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而且连药都不用服。但是每天要坚持锻炼身体,这很重要。再顺便说句话题外话,有的人特看重各项指标,我想说的是,人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只要你的感觉很好,你就是很好。指标是靠不住的,人老的时候,像血压的指标一定会升高,老盯着血压140干什么,如果你的血压到150了都没有太晕,这说明你需要这么大的压力,身体的本能就在通过用加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要太过分地看重指标,没有多大意义,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3)、胰腺炎和胰腺癌近几年,胰腺炎和胰腺癌是脾病当上升趋势的一个病。胰腺癌在癌症之中已经上升到第五位,而且胰腺癌是癌症里死人最快的一个病。先说一下胰腺有什么功能。胰腺跟饮食密切相关。当食物进入胃后,人体就会发出信号,这时胰腺就会分泌胰液,肝胆就会分泌胆汁。所以,人吃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胰腺的帮助,胰腺分泌胰液帮助消化分解食物,营养物质也会白白地流失。人得胰腺炎、胰腺癌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第一,暴饮暴食,饮食极度不规律,经常夜夜欢歌。第二,吃得很好,但缺乏运动。第三,心情郁闷,生活压力过大,又不懂得发泄。以上三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得胰腺炎。胰腺炎仅仅是很疼痛,如果再不注意,继续发展下去,就会致癌。脾的养生要点其实很简单,没什么特别玄奥的东西,就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生气、多运动。好好吃饭就是因循着“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的原则。好好睡觉就是根据时辰养生法,每天夜里10点多钟就上床去睡,早上睡到自然醒;另外该大便的时候要去大便,不要憋着。人活在世,要学会把一些事情看开,不要莫名其妙地生气,于事无补的自寻烦恼只会伤害到我们自己。最后一条就是多运动。上面说的这些其实是中国传统养生里最最重要的道理,看上去很简单,可真正能做到的没有几个人。
五.肝。(一)、肝的功能。1.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1)、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就是人只要一躺下,肝主藏血的功能就能够发挥。肝在人体当中的重要功能是一个过滤和藏血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控制的呢?肝就像一个阀门一样,人只要一闭眼或一睡着,阀门(肝)就会关小或者关上。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合上眼睛,人体的整个代谢就开始放缓。对人体来说,代谢的放缓是一种保护的功能。只有肝能藏住血,身体才能正常地运转。首先,“肝受血而能视”,就是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见东西是由于血的作用,所以肝提供了血给眼睛而能视;其次,“足受血而能步”,意思是血脉只有到达脚上,人才能够行走,走路才有劲儿;然后,“掌受血而能握”,就是血能走到手上,才能握起拳头,如果握不起来就跟血不足有关;最后,“指受血而能摄”,血能到达手指尖,人才能完成各种很精细的动作。我们在睡觉时以及刚刚醒来之时,要注意避风,这样才能保障气血流畅。如果刚刚睡醒就立刻出去受风,会使得血凝于肌肤之间,此血称为恶血,这种恶血对人体来说伤害巨大,会导致一些很严重的疾病;如果血凝固在血脉中就会形成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如果血凝于手足,就会出现厥症,即四肢冰凉的症状。对于恶血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耳朵后面会出现青筋,在这里采用放血的方法就可把恶血散掉。(2)、闭目养肝在传统养生中,非常强调通过常闭眼来养肝。比如在看电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每隔半个小时或一小时就要闭闭眼,让眼睛稍微休息一会儿,闭一会儿眼就相当于“藏”,这对人来说非常有好处。如果能经常闭眼休息的话,就相当于养肝。这里再次涉及到“补”的问题。不是吃东西才叫补,补有很多方法。对于肝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闭眼就是补,相当于固摄。固摄就是保存现有实力,就跟打仗一样,当你暂时打不过对手的时候,保存现有实力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等待精气神都足了以后,才有劲去消灭敌人。所以,在精不足的情况下,保存现有实力就算大补。(3)、肝主怒在五脏之中,肝是主怒的。人一生气,“怒则气上”,气就会往上攻,气全被调在上面,底下空了就会出现病变。比如出现飧泻,身体没有能力去消化吃进体内的食物,造成吃什么拉什么,甚至会拉稀、腹泻。所以,我们不要误以为生气、郁闷只会伤肝,其实会伤到身体的各个方面,引起多种病变。人活着全靠一口气,正常人的气机应该是一团泰和之气,上下的气机都运转得很通畅,肝和肺的运转也要正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发脾气或者经常郁闷的话,就会对肝造成很大的危害。(4) 气血不畅要考虑是肝的问题。因为肝主疏泄,肝的主要功能是调畅气机,气机条达则气血通畅,经脉通利,如是五脏六腑自然和顺。脏腑和顺,全身舒适,心情自然愉快。《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所以,保养肝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心情要愉快。(5)脑出血与肝。肝藏血,肝的第二大功能是主藏血。具体是肝能贮藏血也能调节血,主司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肝藏血失职,就会致血调配失常,从而引起人体内脏缺血、充血或失血等情况。所以,人体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过分高亢或低落。如过于冲动,易突发脑出血、中风;过于悲伤会使大脑的血量骤减而晕倒、虚脱。(二)、肝病的致病原因与养生保健。1. 肝病分两大类:(1)肝气虚:第一表现是疲劳,其次是头晕,两胁不适,脉无力。(2)肝阴虚:主要表现为头晕目花,四肢麻木,筋络不疏,因为肝气虚失于营养之故,还有烦躁易怒、脉细。2、肝病的致病原因现在得肝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那么主要的致病原因是什么呢?第一,长期的抑郁、劳累甚至过度透支。因为肝喜条达,主疏泄,如果长期抑郁,气机就得不到宣泄;另外,劳累会伤肝,《黄帝内经》里有“肝为罢极之本”,是说身体能量是有一个限度的,五脏六腑也有一个限度,如果能量过度透支,会导致肝病。第二,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酒过量。现在很多人疲于应酬,在饭桌上觥筹交错,喝酒无度,无形之中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得肝出现病变,如酒精肝,肝硬化等。第三,长期熬夜。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8小时,人应该从23点左右开始睡觉,这样在凌晨1点到3点间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刻;如果这个时辰不睡觉,就养不起肝血。
第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不卫生的东西或者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这就会影响肝的气机。
3、肝的养生保健。肝病的传变具有一定的规律,它会随着元气的逐渐虚弱而恶化。一般肝病的发展历程是先得乙肝,然后传变为肝硬化,再是肝腹水,最后是肝癌。在治疗肝病的时候,一定要先恢复脾和肾的功能。从阴阳五行来讲,水能生木,而肝为木,肾为水,肾水生肝木,肾水就相当于肝的根本。肾水要想生肝,肾水首先一定要足,而肾水的是否充足跟人体脾胃的功能十分相关。只有脾胃的功能健全了,才可以充分消化食物,获取最好的营养,这样才可以增加肾精,达到补肾的目的。肾水充盈后,肝就有了根本,就会逐渐好转。中医常说,元气是人先天带来的,并且元气藏于肾,多出来的元气同时又藏于奇经八脉,但是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也就是藏于奇经八脉的元气是补不了的。那只有想办法补肾。元气直接补不了,但我们可以把元气当作钱那样放进银行里,通过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少调元气,这样就能生出一点利息来,这点利息对人体来说就很有用了。所以要想真正地彻底地治疗肝病,一定要有很好的睡眠。睡眠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中医认为夜晚的睡眠为阴,白天的生活为阳,可以通过睡眠(阴)来养白天的生活状态(阳)。如果睡眠不好,白天的生活状态就会出问题。生活中,有的人日夜颠倒,晚上睡不着;还有的人通过牺牲晚上的睡眠时间来做更多的工作,这都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在人体中,肝主理智,如果夜里睡不好,人的整个思维能力都会下降,过度耗散使得人的整个机体运作出现问题。肝是无法去补的,只有用破法才能对肝进行养护。破法就破郁法,这是一种很简单易学的家庭护肝锻炼法。揉腹破肝郁法:第一,先开带脉。带脉是人体经脉当中唯一横向的经脉,它是约束十二经脉的,就像一个皮筋一样,它紧,十二经脉就紧;它松懈,十二经脉就无拘束和懈怠,所以,把带脉开合弄好对人体很关键。所以,在揉腹前先开带脉,就是把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即可。双手摩热之后,还可捂住腰眼,因为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第二,揉腹。破郁法就是揉腹,揉腹破郁法的关键是先泻后补,通过揉腹达到通畅经脉的目的。如何揉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揉。中医认为,逆时针揉为泻法,顺时针揉为补法。我们在揉的时候,先逆时针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的部分(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我们要每天都能坚持这么揉,而且传统养生学认为应该以36为基数,每次揉的次数是36的倍数就可以了,揉的时间可自己掌握。破郁法最重要的原则是晚上睡觉前要揉,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最好也能够揉腹,这样对人体会有极大好处。由于我们不经常运动,肌肤腠理之间尤其是肚子上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条索状的或其他形状的筋结,这种筋结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身体的不适。如果在揉腹中,看到哪个地方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地拨开,这样对保持人体健康有很大帮助;而且这样揉还能够把腹水泄掉,促进了代谢功能,对恢复肝的功能也是非常有好处的。秋天要注意养肝。因为肝为木脏,肝属风,风气应于肝,与天之风气相应。肝最畏金,因金克木,金应季为秋天,所以肝在秋季最要注意保养,防止金燥伤肝。(三)、酒文化与肝脏保健。中医常说“烟酒,奇物也”,就是烟酒都是很奇特的东西。烟是热性的东西。酒就更加奇特了,它具有水火二性,表面看上去是水,点着了却是火;而且中医传统文化认为,酒还主生发之机,所以酒很奇特。1、无酒不成席,何不饮雅酒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酒文化中有一句话,“无酒不成席”,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应酬中必然会碰到喝酒的问题。从古到今,中国人都很喜欢喝酒。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人喝酒是非常注重节奏的,他们喝酒的方式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推杯换盏、没完没了地就是喝酒,还号称“感情深,一口扪”地狂饮,古人在喝酒的时候一定要有歌舞助兴,在观赏中慢慢品酒,这是一种有意放缓喝酒节奏的表现。此外,古代的酒一定是烫过的,而且他们喝完酒以后还要能写出诗来。而现在人是越喝越糊涂,不要说作诗,就连话都说不清楚,路都走不直,严重地伤害了肝脏。《黄帝内经》讲“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是如果你滥饮无度的话,必将会导致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方式。商业社会中完全避免喝酒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做到喝酒喝成雅酒。所谓雅酒就是先把酒烫一下,慢慢地喝,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再有就是在酒席中做些小游戏,别玩“棒子老虎鸡”的游戏,越玩喝的越多,可以玩玩特别时尚的“杀人”游戏什么的,这类游戏一场下来就能花半个小时,自然就放缓了喝酒的速度,而且通过这种警察、小偷、平民间的斗智斗勇,还锻炼了大脑,人也不容易醉,我觉得挺好。其实这些道理在《红楼梦》中都有,林黛玉就提醒宝玉喝酒要烫,否则冬天写字手会发颤、哆嗦;《红楼梦》中的酒宴也特别多,但是没有像现在这样喝大酒的,都是一堆人围在一起边做游戏边喝酒,酒也喝了,气氛也融洽,人际关系也增进了。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酒文化。2、酒可入药我从不禁止人喝酒,但要特别指出的是,人只能微量饮酒,借饮酒之机,稍微地宣一下、生发一下,这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人如果在喝酒上不节制,必将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尤其是男性。从生理上讲,男性没有月经,因此,男性肝疏泄的能量和渠道就少;而女性有月经,女性的疏泄渠道就比男性多了一道,女性可以通过月经把肝郁疏泄掉一部分,所以有句俗话叫“女性天生三分酒性”。中医认为,女性妇科症里有些病恰恰需要用酒来宣一下。但是对于男性病来说,用酒就不太好,除非是当男性病很重的时候,比如一些过于郁滞的病有可能用到酒,中医中有一个方子叫当归四逆汤,在服用时里面一定要加黄酒,这是因为加点黄酒对疏通经脉有好处。在冬季养生当中,也建议大家喝一点酒,酒要加热喝,不能凉喝。对女性而言,醪糟是最能补女性气血的,对女性身体有好处,可经常吃些。另外,还要说的是,肝经在人体当中是最奇特的,它直接绕生殖器而循行。肝病以及中度糖尿病人都属于肝受到了损伤,这就会影响到患病者的性功能。所以此类病人要注意对酒有所规避。
六.肾。1.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2. 长夏要注意养肾。肾为水脏,肾通于天之水气,最怕土,因为土克水,所以在长夏要注意保养肾,因为长夏属土,不宜于肾。3. 健脑、补骨时首先要要补肾。肾藏精。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藏于肾,肾的作用是对精的封藏,称为封藏之本。肾精关系着人的生命全过程,包括生长、发育及生殖。肾精还产生一种叫做天癸的东西 ,影响人的生殖能力;肾还主髓,髓生脑,从而影响人的大脑功能。所以保养肾精至关重要。4. 对肾精的保养主要是节欲,因为肾精的封藏与否和寿命衰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节欲。纵欲过度,人常常会感到头昏、大脑迷糊。这是因为脑髓产生于肾,肾精亏耗。人的骨髓也来源于肾精,所以不注意肾精保养的,易发生骨折、骨裂5. 夜尿多、小便多要补肾。肾主水。肾的又一功能是化气利水,由于肾阳发动,肾蒸腾化气从而把津液输送到人体各部门。如果肾气虚,命火不足不能蒸水化气,那么全身的水液代谢就会失常,可能会引起消渴病(糖尿病的一种)、口干欲饮,尿多。如果夜尿多,白天小便清而长,次数多,是肾虚,关门不固。6. 肾病的表现:(1)肾气虚的表现有神倦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伴肾阳虚的畏寒肢冷,面色白,舌质胖大有齿痕,应多吃核桃、山药、熟地。(2)肾阴虚的表现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 中医警示:
(1)人体的肾阳是生命的火种,是生命的发动机,叫做一点真火藏于两水之中,这个火种容易被水熄灭,所以此火被中医贵称为生命之火种,生命的动力,必须加以保护。(2)心阴是生命的真水,叫做一点真水被包围在两火之中,很容易被阳气耗掉,所以保养心阴非常重要。(3)保护肾火,就是保护肾阳。导致肾阳虚衰的原因有久病、过度疲劳、腰以下受寒、服寒凉药过度、纵欲过度。所以要防止这些情况。(4)保护心水,就是要保护心的真阴。首先不能劳心过度,以免心阴暗耗 (暗中被耗损掉了) ,尤其避免忧思焦虑。所愿不遂、忧思郁结导致失眠、心烦、做梦,都是心阴暗耗的征象,就会导致心肺不降而出现系列病症。所以务必注意不能劳心太过。
【参考】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人体的通道。
一.胃。1. 中医名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中医特别重视后天脾胃,胃是制造精血的源头。胃通过接受和容纳饮食物,把这个精血吸收出来的。如果胃气虚弱,那么全身都会得病。2. 胃气主通降,以降为和。如果胃气不降,就会反酸、呃逆这样的现象出现。3. 胃和吃、睡、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1)肠胃就会停止工作,往往阴气便秘;肠胃工作加速,机会引起腹泻。(2)胃溃疡就和生气郁闷有关,遇事郁闷想不开,气血就会就中在上面,就会造成胃的气血不足。胃溃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扮演着受夹板气的角色。(3)胃胀,胃的主要作用是降,降浊、降水谷食物。胃胀、胃痛、口臭、呃逆、嗳气甚至呕吐,都是胃失和降惹的祸。但是胃要能和降必须依赖于脾之升清,所以胃病往往需要与脾合治。4. 胃的养护:(1)适当饮食,不生气。大人不要在饭桌上斥责孩子。(2)避免暴饮暴食,否则会导致胃不能和降。(3)胃喜润恶燥,胃最怕干燥,燥则逆,逆则呕,所以为防胃燥逆,要常吃“汁”,如果汁、蔬菜汁等。
二.胆 。1. 胆贮藏、排泄胆汁,其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参与六腑的“传化物”,故胆为六腑之一。但胆不容纳水谷、传化浊物,与其他腑又不同;胆贮藏胆汁为精汁,故胆又属奇恒之府。2. 胆的保健奥秘:(1)胆结石多表现为右胁下隐痛,吃油及肉后更明显。胆石在胆囊内,只表现为闷痛或隐痛,如果卡在胆管内就会出现剧烈疼痛,伴有炎症就会发热,甚至寒战,那就必须立即就医。平常多吃核桃仁有化结石的作用。(2)心情舒畅对胆好。肝气条达,胆汁输送才能通畅,所以心情一定要愉快,如果肝气郁结,胆汁输送就会受阻,胆汁输送过少,消化就会受影响,特点是大便灰黄。因为缺少胆汁,就易出现腹胀,因胆汁郁积而出现胁下胀。(3)健身拍胆功。早、晚健身时,以双手拍打肝胆部位(右胁)30次,可促进肝胆气血通利。(4)蒿子秆对肝胆是个宝。如只感右胁闷而不痛的,可服加味逍遥丸。如有疼痛,需要做 B超,有结石的应就医,有炎症的可吃些蒿子秆,可疏肝利胆、消炎止痛。(5)大便绿是“ 胆倒 ”(胆汁疏泄过度)的表现,应及时就医。
三.膀胱。1. 膀胱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经胃摄入的水液,通过肺、脾、肾、三焦、小肠、大肠诸脏腑的作用,布散于周身,供人体利用后而残留的一部分被化为尿液,贮存于膀胱。尿液在膀胱内贮存到一定限度时,即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所以膀胱与肾、肺、脾三脏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又以肾脏为主。2. 老年人为什么夜尿多?膀胱的一切功能都与肾的气化有关。所以膀胱的保健主要在于护肾。老年人尿意频数,小便不禁(小便滴沥不尽)大多是由肺肾气虚引起,应补肾。属阳虚的伴有怕冷、手足冷,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的现象。前列腺肥大的要就医。
四.小肠。1.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并对其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小肠这一功能异常,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2. 小肠将经过进一步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并将水谷精微吸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而无用的水液则渗入于膀胱排出体外。因而,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还和大便、小便的质量有关。如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反之,则大便稀薄而小便短少。
五.大肠。1. 大肠在脏腑功能活动中,始终处于不断地承受小肠下移的饮食残渣并形成粪便而排泄糟粕。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1)大肠传导失常,可出现大便质、量以及次数的异常变化,如泄泻或便秘或便脓血等。(2)为了不使肠垢秘结,每周应让肠子有一次休息的机会,可少吃或吃流质。2. 屁,是肠子在工作的标志,屁是生命过程中不可少的现象。(1)臭屁:提示肠热。(2)酸屁:提示消化不良。(3)香屁:提示五谷不化。多发生在小儿,如奶香屁。(4)响屁:表示气胀,消化不良。(5)多屁:表明大肠热,消化不良。(6) 无屁:抑郁症,肝气郁结致肠道闭结。肠梗阻也无屁。
六.三焦。1.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2. 三焦与心包络有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3. 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是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渎”指沟渠。